logo

15755063059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福建自考网>模拟题 > 正文

自考模拟题:2020年10月自考《德育原理》考前试题和答案

来源:福建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0-08-05 11:30:49
自考助学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复习,相信大家的书本知识已经可以融会贯通,历年真题也已经做的差不多了,那么现在就需要多做些模拟题来巩固知识点以及进行查漏补缺。福建自考网小编整理了2020年10月自考《德育原理》模拟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1题 "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一书。
A. 《说文》
B. 《段注》
C. 《易·蒙》
D. 《大学》
【正确答案】 A  

第2题 不能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制定原则依据的是()
A. 我国的教育目的
B. 我国的教育目标
C. 目前对德育客观规律的认识
D. 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正确答案】 D  

第3题 ()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无偿的义务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
A. 生产劳动
B. 社会公益劳动
C. 自我服务性劳动
D. 勤工俭学劳动
【正确答案】 B  

第4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蒙台梭利
D. 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 B  

第5题 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 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
B. 对德育工作者德育素养的管理
C. 对德育工作者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
D. 对德育内容和德育措施的管理
【正确答案】 A  

第6题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众多生物因素中,一般说来()和生理成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遗传素质
D. 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C  

第7题 在德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受教育者
B. 教育措施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者
【正确答案】 D  

第8题 社会德育的起点、补充和助手是()
A. 学校教育
B. 少年宫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民俗文化教育
【正确答案】 C  

第9题 讲解、谈话、讨论以及比较等方法适用于()的德育内容。
A. 思想政治性质
B. 伦理道德性质
C. 实际训练性质
D. 形象感染性质
【正确答案】 A  

第10题 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及内容是()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培养共青团员
C. 转化后进生
D. 培养优秀学生
【正确答案】 A  

第11题 从总体来看,()提出的德育目标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A. 40年代
B. 50年代
C. 60年代
D. 70年代
【正确答案】 B  

第12题 ()适合于开展生动活泼、机动灵活、深入细致的活动。
A. 大队会
B. 中队会
C. 小队会
D. 基层队会
【正确答案】 C  

第13题 ()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的作用。
A.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社会精神文化
C. 遗传素质
D. 生理成熟
【正确答案】 B  

第14题 "明人伦”的德育目标是在()提出的。
A. 夏、商、周
B. 古埃及学校
C. 中国封建社会
D. 欧洲中世纪
【正确答案】 A  

第15题 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和行为训练以及奖励等方法适用于()
A. 思想政治性质
B. 伦理道德性质
C. 实际训练
D. 形象感染
【正确答案】 B  

第16题 衡量集体形成和巩固的一个重要尺度是()
A. 共同活动的展开
B. 集体舆论的形成
C. 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
D. 集体纪律规范的确立
【正确答案】 B  

第17题 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B. 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C.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D.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正确答案】 A  

第18题 激发品德()是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
A. 认识
B. 情感
C. 意志
D. 动机
【正确答案】 D  

第19题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 提高品德认识
B. 陶冶品德情感
C. 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正确答案】 D  

第20题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 活动和交往
C. 深刻的道德认识
D. 品德发展的动机
【正确答案】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1题 德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正确答案】 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养是:
(1)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这是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德育工作者应具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德育对象的能力,确定德育目标、制订德育计划、 贯彻德育原则、灵活运用德育方法、开展德育活动等的能力和技能,组织和教育集体、进行个别谈话和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争取各方面配合、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 成德育网络的能力等。
(2)语言能力。语言是德育工作者传递信息、施加德育影响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运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 言,其中最主要的是口头语言。德育工作者的语言应该清晰、准确、简练,合乎语法和逻辑,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说话要亲切、诚恳,语音的高低适度,说话的速度和间隔要适中,语调平和而富于变化,有抑扬顿挫;要善于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用受教育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表 达出来;要讲普通话;在有关板书、作业评语和操行评语等的书面语言运用中,字要写得端正、清晰、整洁、美观。
(3)组织管理能力。德育工作中包含着管理的要求,管理中也体现着德育的作用。在学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组织管理除了体现在德育课程教学和德育 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之外,主要是对学生和班级的日常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导处、团队组织、年级组、班主任以及全 体教职工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4)自我调控能力。德育与社会、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复杂关系。为了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应具有根据社会和德育对象的变化和要求,自觉主动地调整、控制自己的主观反映和德育对策的能力。  

第2题 简述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
【正确答案】 从总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约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 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据此来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上的特征,据此来进行德育,使德育具有针对 性,同时又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据此来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促进其质变或飞跃,引导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总之,只有认识儿童品德发展的 年龄特征,并据此进行德育,才能引导和促进其品德发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否则,违反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规律,也就违反了儿童品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必然使德育工作遭受损失。  

第3题 简述德育内容的意义。
【正确答案】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德育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因而道德内容也是不同的,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因为 不同阶级总是按照本阶级的利益、愿望、要求和意志,用本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去培养教育人们,使之成为本阶级利益和意志要求的思想道德行为主 体,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关系和延续发展。此外,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不同民族,其德育内容也是不同的,是具有民族性的。但同时,不同社会和阶级之间,又有一些共 同的社会意识及其体现的社会公德,就是一些"共同道德”,它就为不同社会和不同阶级的人们所共同遵守。因此,德育内容中还存在一些人类共有的因素,它具有 一定的社会共同性和历史继承性。德育内容是社会阶级性、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社会历史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第4题 简述品德的"三维结构说”
【正 确答案】 它是运用系统理论来研究品德结构的。它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每一方面可看作是品德完整结构的一维。每一维又包 括多种内容或要素,形成各自的亚结构。品德就是由其内容、形式、能力三维及其各自的亚结构组成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整体。
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每一方面又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与相应的品德形式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人们的思想品 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品德内容是人的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是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内在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为社会关系所决定。 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阶级性。
品德形式包括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要素,即通常所称的知、情、意、行四者。这每一个要素也包括一些具体的要素或成分。品德形式是品德内 容存在的方式,二者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如果脱离品德内容孤立地看品德形式,则品德的知、情、意、行是中性的,无所谓阶级性。
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基本能力。每一方面能力同样包括一些具体的能力。品德能力是人在内化社会思想道德并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品德的本领,它为人形成一定的品德提供可能,并在形成品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品德的完整结构是由上述三维组成的,这三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即它们各有其特定的结构、地位和作用,并且各要素具有不同的层次水平。但这三者之间并 不是彼此孤立地存在着的,也不是简单相加或机械结合在一起的,而是彼此联系、有机结合着的相互影响、制约、 渗透、包含的统一的品德三维结构整体。品德呈 现出差异性,从结构方面说,正是由于品德的各要素有其特殊性,或各要素的组合关系有其特殊性。品德的整体结构具有组成它的各个单个要素所没有的性质。  

第5题 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2)为学生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政治觉悟打好基础。
(3)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品德认识、品德实践和品德修养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品德心理品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 论述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正确答案】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关系。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关系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实质上是传道和修德的关系,是品德教育和品德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制约和影响着其他关系,其他关系都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一主要关系。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是根据社会需要与受 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规律及需要确定的。因此,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就其实质来说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是一种社会性矛盾,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思想道德要 求、受教育者品德社会性发展需要同其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反映。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并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矛盾,其他矛盾都服从于和 服务于这一主要矛盾。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常常代表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一般说来,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德育过 程的主要矛盾中,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常常代表旧的、比较稳定的一面,所以,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二 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否定。在德育过程中,正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需求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的不断产生和 解决,才不断地将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完成德育任务,达到德育目标。
德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决定着德育过程的特殊本质,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 品德,形成其完整的品德结构,以便把受教育者个体纳入到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关系中去,成为思想道德行为主体,既与他人、社会和自然达成一 致,又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德育过程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的传道过程,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继承过程,既是一定社会或阶 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的个体化、个性化过程,也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社会化、阶级化、民族化的过程,即受教育者不断接受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 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所要求的品德,成为能适应和参与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伦理道德生活和创新 的社会生活,合乎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角色身份要求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总之,德育过程既是个体品德社会化或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的过程;而个体品德社会化或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正是通过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的过程实现的。德育过程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和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  

第2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规范性原则、依据、要求。
【正确答案】 规范性原则要求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以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应科学化、制度化,克服人治思想和盲目性、随意性,使管理者和全体成员都按规律、章程、规矩办事和行动,形成井然有序的学校及其德育秩序、良好的校风和育人环境,成为培养教育学生,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规范性阵地。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运用制度进行管理。才能使学校及其德育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职责分明,奖惩合理,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建立正常稳定的学校及教育工作秩序,为提高学校教育、学校德育质量创造必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建立一套行为规范,使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化,并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主 要是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提倡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行学生守则和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循的一些常规制度和要求。学校及其德育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职员工要按照行为规范办事和行动,使 自己的工作、思想和言行合乎规范的要求,达到规范化,并对学生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学校及其德育中的各项工作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典范化,务求使 之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学校中的一切设施和环境也应力求规范化,以使学生在规范化的设施和环境中受到陶冶,促进品德健康成长;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 训练,使他们懂得和遵循基本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形成良好的校风。校风是学校集体作风、学风和教风的结合体,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和表现。校风对人们思想言行有着巨大的同化、 影响和制约作用。校风有良莠之分。校风是受社会影响制约的,但经过长期的努力建设,良好校风是可以形成的。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校风在学校及其 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教育和训练措施,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创造和形成一种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校风,进而运用它去影响和规范全 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发挥它在学校及其德育管理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第1题 阅读下面材料,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德育内容及其意义,并且说明实施此德育内容的基本要求。
沈阳 市把每年三月定为学雷锋活动月,强化了养成教育。几年来,该市涌现出中小学生舍己救人事件99起,见义勇为斗歹徒28人,1991年救灾捐款300多万 元,捐物170余万件,鞍山市铁东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一点一线”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到78个助残点、60个敬老点、40个拥军点和8条公共汽车营运线 开展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正确答案】 事例中所讲的内容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是社会对全体成员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是一个人文化、思想、道德状况、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对学生进 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就是让他们讲文明、懂礼貌、谦虚、诚实、守信,懂得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规范,学会过文明生活,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事例中的事实说明,对青少年一代只要我们抓紧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以上就是"自考模拟题:2020年10月自考《德育原理》考前试题和答案”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想要获取更多自考免费真题库和模拟题库可以收藏福建自考网,免费领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报名时间:2月19日-3月1日】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报名层次:
所报专业:
姓       名:
电       话: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免费资料”即可获取!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
电话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15755063059